主選單
幣鈔研究
袁大頭一圓銀幣詳考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袁大頭壹圓銀幣詳考
 
作者:寶源堂郵幣社
 
清末幣制混亂,因為全國統一幣制的需要,民國三年二月八日中華民國政府以政令第十九條公布國幣條例,由財政部籌備發行新幣,新幣由天津造幣廠義大利籍雕刻師Luigi Giorgi設計刻模,幣模製成後由袁世凱大總統親核,再由天津造幣廠製作祖模,頒發至各省造幣廠大量生產製造,首批新幣製造於天津及南京造幣廠,於民國三年十二月正式發行,成為中華民國法定的國幣,根據民國四年二月財政部公文說明,新幣圖案正面雕刻袁世凱大總統側面像,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六字,背面有嘉禾二束,左右交互,下繫結帶,中有壹圓二字,並以由各地造幣廠陸續開鑄中,此新幣就是我們俗稱的袁大頭(圖片請見最下方),由於袁大頭壹圓銀幣,幣型規整,成色重量統一(含銀百分之89.重量26.7克).使用上方便,加上有國家法令的支持,很快就被全國商民所接受,成為當時全中國主要流通使用的錢幣
 
袁大頭壹圓銀幣共有四種年份,即民國三年、八年、九年及十年,但因時局不穩定及造幣習慣等等原因,錢幣上標示的年份與實際鑄造時間並無絕對關係,比如說根據1996年出版的瀋陽造幣廠圖誌說明,中共為穩定西藏金融,在民國40年4月時(1951)還委託瀋陽造幣廠製造二批數量不少,標示民國三年的袁大頭壹圓銀幣在西藏流通(流通時間至1959年,請參考下方圖示),在比如說國民政府在民國38年為穩定廣州金融,也由廣州造幣廠生產過袁大頭(應該是民國九年版的)這些都是有歷史資料可證明的,所以標示的年份並不等於是製造的日期
 
有關袁大頭的生產數量問題,恐怕和它複雜的版式一樣,找不到正確答案。皆因軍閥割據,長期戰亂,資料過於雜亂,連究竟有幾處造幣廠生產過都不能確定,難有確實數據。下列資料以耿愛德及李察·偉德根據財政部及英美商務領事在華調查所得記錄為主,結合部分造幣廠報告書內數據來推測,各廠生產情況如下。
 
(1)天津造幣廠
天津造幣廠自幣制局梁啟超呈請1914年9月起開制新國幣算起,當年生產的5747餘萬枚銀圓並未區分龍銀與袁幣,若以四分之一計算,至1928 (民國17年)止,推測約2.7億枚,各年份皆有(財政部的統計,袁幣自發行日起至1918年3月止共計生產84698554枚,1920年7月至 I929年1月共計生產90051249枚,合計約1.75億枚,缺1918年後三季、 1919年全年及1920年上半數據)。
 
(2)南京造幣廠
南京造幣廠1915年起開始生產,至1927年(民國16年)國民政府建都南京止,產量為3億8220萬枚,全部為民國3年版。
 
(3) 武昌造幣廠
武昌造幣廠於1915年始投入生產,至1927年止(民國16年),總額為8121萬枚,有民國3年版及9年版兩種。
 
(4)杭州造幣廠
杭州造幣廠自1920年新廠建成後大量生產,至1927年止(民國16年),總產量為2億2642萬枚,小部分為民國8年版,以10年版居多。
 
(5)廣州造幣廠
廣州造幣廠雖在1915年即生產新幣,但隨後改而專造廣東貳毫輔幣,大頭產量為583萬枚。
 
(6)奉天造幣廠
奉天造幣廠始造後改產銅元,於1926年至1929間(民國18年)恢復生產銀圓, 總產量為1915萬枚,均為民國3年版。
 
(7)安慶造幣廠
安慶造幣廠於1920年開工,當年7月前產量為121萬枚,皆為民國8年版;後直皖戰爭爆發,拒向北京政府呈報資料。
 
(8)南昌造幣廠
南昌造幣廠設於1903年(光緒二十九年),專造銅元,曾停辦多次。1925年(民國14年)武昌造幣廠因趕工不及,委託該廠製造大頭250萬枚,於同年9月交貨,可能是民國9年版,其他如成都、重慶、甘肅、康定等造幣廠及蘇區均生產過袁大頭。
 
在袁大頭停產的最終日期上並無定論。奉天造幣廠在北伐成功後停產;甘肅在1931年(民國20年)以後仍有生產。1949年(民國38年)中期,因通貨極度膨脹,被迫恢復銀本位幣制,雲南亦曾生產袁頭大洋約53萬枚,當年9月9日的《中央日報》曾刊載此發行公告。另據了解,當時廣州造幣廠除生產船洋、小頭外,也曾製作大頭。爾後甚至在20世紀50年代初,成都及瀋陽(造幣廠)曾分別新造一批相當數量的大頭,以供西藏地區使用。
 
綜合各方統計資料,袁大頭的總產量超過10億枚,是中國近代數量最多、流通最廣的銀圓。同時期世界其他國家的銀圓與大頭相比,難有匹敵者。
 
以上有關袁大頭的生產數量資料引用至百年銀圓一書
 
根據民國二年出版的世界年鑑,在民國二年時中國的人口有4億3千2百萬人,之後逐年增加,即使是到了經歷了八年抗戰,死傷數千萬軍民的民國37年,中國人口還有4億6千1百萬人(根據主計部統計局出版的中華民國統計年鑑.1948年6月版),錢幣跟乾隆玉璽或清明上河圖.翠玉白菜等以賞玩為目的製作的文物不同,錢製造的目的是要讓全民做流通貨幣使用,錢幣是各省造幣廠以機器大量生產製造的(都是由德國.美國.英國進口的造幣機)一個要讓四億多人使用的主要流通貨幣,十億枚以上我想是必須的吧
 
也有人說經過很多年了,留下來的應該很少,我想以科學方式做一個估算,就算從民國3年開始到民國40年為止袁大頭只製造了十億枚,經過多年毀壞,假設只剩百分之一存世,也還有一千萬枚(多數都保存在老百姓家裡.要毀壞到百分之99我認為不可能).以上是最保守的方式來估算,我合理推測應該至少還有數千萬枚存世,經過我的數據說明.您還覺得袁大頭很神祕.很稀有嗎?
 
袁大頭簡單說就是在民國38年以前,各省造幣廠用機器大量生產製造的錢幣,因是主要流通貨幣,數量大,流通全國所以知名度很高,但是並不稀有,網上有很多是外行人寫得不正確資訊,甚至還有一些是別有用心的人,假拍賣公司用來詐騙用的假訊息,敝人至1992年收藏研究中國錢幣至今27年,可能比各位讀者懂得多一點點,不希望在有人上當受騙,覺得應該正本清源,提供有理有據的正確資訊給大家做一個參考
 
參考資料
(1)百年銀圓.2012年8月.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.作者孫浩
(2)中國貨幣史話.1994年7月台揚出版社出版.作者張惠信
(3)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.1994年4月中國書店出版.作者邱思達
(4)瀋陽造幣廠圖誌.1996年7月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.作者瀋陽造幣廠